2017中国经济关键词 —— 燥热
欢迎铁粉加A森粉丝群
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联系A森加群
文 | A森 (公众号ID:AndsonVision)
今天最重要的财经资讯之一,就是中国1-11月工业数据:
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加 14.9%至 7858.2亿元人民币,前值 27.7%。
中国1-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加 21.9%至6.875 万亿元人民币,前值23.3% 35 36701 35 13050 0 0 8718 0 0:00:04 0:00:01 0:00:03 8717
统计局解读,受价格涨幅回落和企业当月单位成本增加的影响,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大幅下降。
简单说,相比今年年初,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已经有明显的下降。
相信看到这里,不少老铁又要说了:中国经济不行了,又在下滑。
怎么说呢?A森只想说,有关中国经济到底目前的状态如何,我们先按下不表。我们先一起来对2017年中国经济作一个简单的复盘吧。看看即将过去的2017年,中国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。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判断,到底中国经济目前的实际情况如何。
开始进入主题前,A森先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——
2017年,中国经济,各行各业,只能用“燥热”来形容。
1 工业
要说中国的工业数据到底好不好,其实要看你的比较基准线是什么?
如果你拿同比数据14.9%与上半年去比,你一定会非常失望。那个时候动则20%以上,大型工业企业的利润好到亮吓各位的钛合金眼。比如,今年1-5月的重卡销售增长,基本上都是三位数;其中3-5月,月均销售都是10万辆。而到了下半年,重卡的销售起码下跌了10%以上。
然而,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,我们去跟国外的大型工业企业相比,或者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中国去比。你不要说今年上半年了,光下半年的大型工业利润数据,就仿佛是全球经济复苏了。要知道,大型工业企业的利润,能够达到14%都是非常好的业绩表现啊。
那么,问题来了,为什么突然之间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这么好?按照分析财务报表的思路来看,到底是大家做对了什么?还是有什么重大的行业背景出现了变化?
其实,说穿了,非常简单:大基建,外加工业去产能,两者影响叠加,使得中国的工业企业利润瞬间好到爆。
自去年下半年,国家层面实施了大量的基建项目并持续到今年,大量大型工业企业一下子订单多到一塌糊涂。即使是各类工程类公司,那也是项目接到手软啊。这也就非常好的解释了像重卡这类的行业,瞬间销售量可以如此火爆的原因。
另一方面,国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政策,大量以行政方式淘汰各类过剩产能。比如:
给予各地地方政府去产能的量化指标;
实施问责制和巡防制,不断敦促不得违法违规生产“地条钢”、“电解铝”等等;
中央财政部安排1000亿专项奖补资金,用于央企“瘦身健体”。
这样一来,大量民企和中小规模的国企由于不能达成行政规定的各项指标,而被淘汰出局。换句话说,活下来的那些大型工业国企,一下子少了很多竞争对手。当它们遇到大量基建引发的订单后,整个行业瞬间由工业企业产能过剩,华丽转身为产能不足。
大家都知道,当面对市场上的大量需求、而你的产能还跟不上去满足这些需求时,那么,你的产品肯定就是可以卖更高的价格,或者,就是让人家排队等着。这其实,就跟大家去苹果专卖店买iphone X 一样。你想想,这样的情况下,你的利润能不高吗?简直是而二八小伙般的燥热啊。
当然,正如所有行政指令式的经济政策都有其正副两面性。
通过去产能,这些大型工业国企基本上都快速实现了扭亏为盈,行业的集中度像发达国家一样进一步提高,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变得更加高,这些企业对银行的坏账呆账率进一步下降。这个是好事情。
然而,老铁们都知道,面对哪家企业应该被淘汰这个问题,最好的准绳应该是某家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市场竞争力,即是否有人真的愿意花钱去买。而本轮去产能,更多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去力保许多高负债的大型工业国企,淘汰了非常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企。因此,本轮去产能的不利面也很明显,就是经营不善的没有全部被淘汰,经营还不错的却可能已经出局。这为以后的中国经济转型投下了一丝阴霾。
2 环保
供给侧改革的另一项内容,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,把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改、甚至关停。同时,大规模建设更加清洁的能源供给。
可以说,这项政策真正被切实贯彻的是在今年。国家的环保督察组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环保专项检查。对于很多不满足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和责任人,视情节严重性,实施了不同的处罚力度。
昨天A森还在跟几个好友聊天谈到这个事情。比如,最近华北地区出现的天然气供应困难。这个事情的背景其实也非常简单。就是地方政府响应“煤改气”的号召,让当地企业大量进行天然气转型,正好还能有机会得到中央的财政补贴。应该说,这真的是一个好事情。
问题是,今年土库曼斯坦搞一个运动会,原本大量的财政开支用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开发和供应的。但是,人家这个运动会一搞,基本上财政吃紧。于是,土库曼斯坦今年总体天然气供应量就比往年要少很多。同时,土库曼斯坦还本着优先供应本国天然气的策略。因此,留给中国市场的额外天然气就越发的少了。
随着北方天气转冷,大家对于采暖的需求一下子蹿升了上来。可是,原有的以煤为主体的采暖供给严重不足,天然气采暖供应又不能立马满足需求。这样一来,整个华北地区的天然气管网一下子就没有多少存量了。
因此,今天人民日报发了最新的文章:
无论天时还是地利,煤的生存空间都还远没到清零的一步,“去煤化”虽风起成势但同样不能操之过急。华北一场大规模的“煤改气”计划,就因为天然气的短缺而遇上瓶颈,这充分提醒人们,缺油少气的国情依然会是我们国家一个长期难以缓解的矛盾。“风水光核”等新能源各有各的不足,没有哪个可以立即取代煤的“能源一哥”地位。国土下埋藏丰富的资源禀赋,也足以让煤继续挺直腰杆。有识之士畅言,“中国在未来20年还离不开煤炭”
当然,“煤改气”本身,从长期来看,确实是利国利民的。但是,2017年,我们以行政方式和政策补贴双管齐下,确实也会让这件正确的事情在短期内出现执行的高难度。
同样的情况,其实在其它的环保战线上也有体现。在一面想要保护生态,另一面又要满足现阶段人民生活需求、和企业发展的现实瓶颈,2017年的生态环保攻坚战,可谓也是燥热。
3 金融
今年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,就是金融降杠杆。
从年初的房地产限售限购,到严查银行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地产;从严查现金贷,到后来的新资管规定出台。可以说,金融降杠杆已然是今年、以及明年政府经济政策中的第一要务。
这个其实和金融危机后,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切换有着莫大关系。
在金融危机之前,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动力是出口产业。就是我们的企业依托廉价劳动力、土地价格、低利率和人民币汇率低估,使得中国生产的低端制造品在全球打遍天下无敌手。一时间,中国的大多数外贸型企业都赚得是盆满钵满,各级财政也是一片大好形势。
可是,金融危机之后,发达国家的国内消费严重下滑,老外们没有那么多钱买我们生产的东西了。我们的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,经济增长承压。于是,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不得不从国外,逐步过渡到中国国内。
因此,自2009年起,地方政府举债大上项目、国企举债生产、居民家庭负债买房,以债务驱动来促进中国GDP继续增长。大致估算,金融危机后,中国的全社会负债率(即宏观杠杆率,包括企业、政府、家庭),从2009年的110%,猛增到2016年的247%。债务增速,相当于GDP的两倍。
问题是,所有的负债都有一个规律,借钱花时各种happy,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则是各种痛苦。像A森的一个朋友就是,每个月最痛苦的日子不是来大姨妈的时候,而是银行信用卡的最晚还钱日。
以中国目前的债务增长速度,要不了几年,我们就将面临还不出利息的时刻,即所谓的“明斯基时刻”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国家一定要在2017年全面实施降杠杆(即负债率)的重要原因。宁肯先牺牲这几年GDP的高速发展,也要确保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可持续性增长。说白了,这就是生死存亡的红线,不管是用什么方式,是绝对不能妥协的。
可是,不要忘记,当实施降杠杆时,一定意味着企业盈利会更差,因为降杠杆就是变相金融紧缩。而企业盈利差,就意味着工薪阶层的收入增幅也会大幅放缓。
然而,对于普通人来说,现实的生存压力摆在那里啊:物价还在拼命涨啊,日常要花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啊。因此,普通人群中借钱来消费的也越来越多。
所以,金融降杠杆、防风险的阶段,A森只能说,注定是一个燥热的、大家都很不开心的阶段,古今中外莫不如此。
4 房地产
前不久腾讯对今年特别红火的自媒体人进行了表彰认可大会。然后,A森和朋友都发现,每个得奖的自媒体全是在谈房子。
是的,2017年,即使全国实施了250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,许多人还在想着尽快给自己多搞一套房子。这种景象真可谓史无前例。听说,连农村种地的大妈都会相互之间聊房子。哎,我也是醉了。
按照之前的历史经验,每次中央吹响调控的集结号后的半年内,基本上全国暴涨的城市,其房价都会趋于稳定、甚至是下滑。然后,大家的购房热情也会不断下降,大多数人都会“一致看空房地产”。基本上每次都是这个套路。
可是,在去年930政策发布后,这画面变了。即使在今年3月分北京一位大领导提醒媒体报道要方向正确,可是直至现在,长期看好房地产的人仍然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,甚至几个强二线城市的房价还在暴涨。
这背后的逻辑,说白了,无非是:一个套路玩了5次,到第6次了,大家本能都不相信了,都怕错过上车的机会。
此外,今年出现了大量地王,很多都是央企。这些共和国的长子要想保持盈利,几年后,只有靠抬高房价来实现。因此,很多人预期几年后房价还是要暴涨,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此。
当然,如果要问普通人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想法,那就是,购房者都本着跟国家政策对赌的心理。即,国家不敢让房地产崩盘,否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,首先是银行和地方财政就会压力山大。这就是为什么说,作为个体的买房者,看准了政策底线,与国家政策进行对赌的原因。
除了心态和期望,房地产领域还有不少其它的现实情况。
今年的货币政策本身并没有收紧。尽管一再实施降杠杆的行政措施,可是为了给整体经济增速保底,政府始终不敢靠市场化的手段,尤其是直接加息,来进行金融降杠杆。这意味着,很多人仍然有机会搞到便宜钱,然后想办法混进房地产。
此外,今年对于房价“保底”的最大因素,还有就是,货币棚改,和人才引进。
所谓货币棚改,就是把你家房子拆了,给你一大笔钱,自己去市场上买去吧。这样一来,短期内房子在售数量没有增加,可是有买房能力的人大量增加。再配合人才引进政策,使得可以买房的人口的基数又进一步做大,所以,像成都、武汉、杭州等地,一房难求,真的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叠加,我们可以看到,2017年的房地产仍然是一个超级热门话题。它的背后是政府调控下对房地产持续暴涨的焦虑,和买房者对买不到房的忐忑。燥热,绝对是2017年房地产的关键词。
5 2018,我们重新起航
现实往往是各种因素叠加的后的结果。2017年,无论是工业企业的发展、环保攻坚战、金融降杠杆,还是房地产到底是否进入历史拐点, 我们可以看到的则是,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和管理经济的决心和力度。
不过,我们更可以看到普通人在这个历史漩涡中的抉择、挣扎、快乐痛苦,和彷徨。
一边是,要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,我们不得不去做出许多重大调整。另一边,则是普罗大众、各类企业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利益,去适应这类调整。
两股力量相互交炽,相互影响,相互反馈循环。
这就是我们身处的2017年中国经济的现实 —— 燥热难耐!
但是,燥热并不一定是坏事。如同年轻人看到异性就会激动一样,当你谈过好多次恋爱后,你才有机会知道哪一位是真正可以陪你终身的,以及你自己需要不断改变哪些方面。
换句话说,燥热意味着烦恼,但是,却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烦恼。
如果中国经济可以在2018年中,顺利打赢进入防风险、精准脱贫、和环保艰涩等攻坚战,那么我们国家就有可能在2019年以后正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。
当然,所有的经济新周期都离不开有新的产业引领,就像当年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的激发了新一轮互联网革命一样。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,也离不开类似新的产业革命和产业升级。
现如今,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规划本地的产业定位和布局。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,而是思考具体做什么产业、引入哪一类资本进驻、需要哪一类人才。
像深圳现在正在向大量的高新创业企业直接提供政府资金扶持,并积极针对大数据类的产业和人才引入实施政策倾斜。
又如,成都、武汉、郑州等诸多强二线城市,也在积极引入符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。
可以说,在时代的燥热下,其实更多新的财富机会正在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破土而出。作为普通人,我们要做的是更加积极的去倾听时代前沿的声音,去拥抱即将来临的变化,重新起航,重新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新的财富位置。
燥热,是好事,起码说明,你,还很年轻,可以拼搏!
任何投资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涉及个人及家庭的现在和未来的。因此,请关注我(下方有二维码),给到你不一样且更全面的财经讯息和分析,帮助你实现讯息与投资完美衔接。如果喜欢这篇文章,也可以转发给到你的小伙伴,并记得打赏啊。
转载的朋友,请理解原创的艰辛,务必在转载时与A森取得联系获取A森的同意,并标注好“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视野”
公众号二维码
赞赏码
A森个人微信号
推荐阅读
房价暴涨,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福祉!
2017/12/26 A森 A视野
这个冬天很冷:明年会有不少民企面临倒闭
2017/12/25 A森 A视野